Responsive image
协会动态
协会动态

走进象山县茅洋,感受竹文化的无穷魅力-----记赴王群竹文化艺术馆参观

发布时间:2021-04-13  点击量:2374

中国人爱竹、种竹、画竹、刻竹可谓源远流长。千百年来,惟竹之虚怀高节,而能敦品励志,对其清风逸韵的歌咏,缕缕不绝;对其竹根雕,形态自然,富有古趣,为文人雅士案头不可缺少之清赏。    

 

        近日,受我会会员王群邀请,由宁波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秘书长郑行科带队,携两位副秘书长杨建强、葛道建及秘书处工作人员,专赴象山县茅洋考察参观新成立的“王群竹文化艺术馆”。艺术馆座落于县级文物保护点---象山茅洋乡溪口粮仓之内。粮仓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象山县茅洋乡溪口村老粮仓,曾经是茅洋乡主要的粮食仓储基地。20多年前,随着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取消,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。2014年溪口粮仓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。如今,茅洋乡借助振新乡村的东风,对老粮仓进行改造提升,并邀请宁波市工艺美术大师、根艺美术名家王群进驻,打造一座竹文化根艺艺术馆展馆,赋予老建筑新的生命。

        艺术馆总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,结合粮仓的建筑风貌,打造竹文化展厅、培训基地、艺术沙龙、茶吧、音乐咖啡吧、民宿等空间,文旅融合,展示象山竹文化艺术,建设别具特色的公共文化空间。 在1300平方主的作品展示区,一件件出自王群之手的雕刻作品,形神皆备,韵味十足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,王群不断吸收绘画、书法、雕塑等艺术养分,运用写意的创作理念,根据竹根形状、肌理,随形施雕,使作品达到天人合一之情趣,让竹根变腐朽为神奇。

         这里还收藏了一批老物件。2017年,王群获悉丹城老城区青草巷因棚改致使老物件外流时,收购了青草巷千余件清中期以来的老物件。一个个老式的篮子、木桶、饭罩等竹木器具,无不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,也蕴藏着丰富的民间智慧。它们大都是跟日常生活最贴近的、逝去并不遥远的日常器物。

 

        王群,1972年出生,浙江象山人,工艺美术师、宁波市工艺美术大师、象山文联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、宁波市“十佳青年文艺之星”、浙江省“根艺美术名家”、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会员、中国高级根艺美术师。

 

        从事竹根雕的人有两种,一种是工匠,一种是创作者。工匠制作产品,步前人后尘而按图索骥,批量制作随时出售;创作者则创作作品,他着眼于艺术的独创,每一件作品都是独特的个体,倾注着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。王群,无疑属于后者。他从1988年开始学习竹根雕艺术,经过30余年的勤奋学习、摸索和发展,终于在根艺界脱颖而出,成为竹根雕后起之秀。

 

        近年来,他在研究竹根雕的种种奇异雕法后,开始追求纯艺术的创作风格,并独辟蹊径,开拓创新出“开竹雕”---他将竹根或依纹或依意精心解开,根部内外组合构思,然后施雕。这一创举不仅解决了竹根易开裂的难题,而且完全摆脱了竹根雕传统雕法的局限,开启了一扇崭新的竹根雕创作之门,为象山竹根雕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一份可贵的贡献。 

        由老粮仓改造而成的王群根艺艺术馆不日即将面世,欢迎广大竹根艺爱好者们前去参观。

 

 

 

协会官方微信

Responsive image

扫描关注工美行业最新动态